氣候風險

由於近來極端氣候逐漸常態化,節能減碳不只是企業的口號,而是善盡企業永續責任的重要指標。全科除了營運風險鑑別外,亦採行由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 發布之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建議書,依「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大範疇揭露氣候相關資訊,藉此了解本公司於氣候變遷議題上,對於相關風險、機會之掌握與因應,以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所帶來之營運衝擊。

氣候變遷相關風險機會揭露架構
治理 針對氣候變遷相關風險的治理架構,本公司以董事會為風險管理之最高單位,以遵循法令,推動並落實公司整體風險管理為目標,明確瞭解營運所面臨之風險,確保風險管理之有效性,並負風險管理最終責任。董事會下設置「永續發展委員會」,並於其下設置「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小組」,由公司治理主管擔任召集人,「風險管理小組」為負責執行風險管理之權責單位,負責辨識與評估營運風險、財務風險、資訊安全風險、環境風險(氣候變遷)等四大類型,定期檢視各單位風險控管報告,追蹤執行與改善進度,並將各單位風險管理執行結果,彙整提報至永續發展委員會。
永續發展委員會每年定期向董事會提出風險管理政策執行情形之報告,提出必要之改善建議,並依據內外部環境變化與董事會之決議,設定風險控管之優先順序。
策略 本公司密切關注全球氣候變遷趨勢與國際應變方向,並將該議題納入企業永續發展的重大議題,持續地進行分析與管控,各項策略推動重點簡述如下:
一、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配合主管機關需求,逐步完成所有辦公室及倉儲據點溫室氣體盤查及第三方查證。
二、低碳產品代理與銷售:定期評估適合之綠色元件產線代理權;持續關注市場需求與低碳議題,向客戶推廣綠色元件產品線。
三、強化氣候韌性:定期監控多雨季節,並進行貨物包膜防潮處理,強化氣候因應能力。
四、能源管理與監控:透過辦公室空調溫度設定宣導,以及倉庫溫濕度監控設備定期查核,提升能源效率,減少碳排放。
五、倉儲管理訓練:透過倉庫實習訓練課程,擴大公司員工對倉儲管理流程的認知,維持高效之配送流程與運輸模式。
六、培育低碳科技轉型人才:透過內、外部資源,積極了解碳相關議題,提升公司對低碳科技的認知。
風險與機會管理
  • 風險與機會鑑別流程

本公司風險管理小組負責氣候變遷與能源之風險和機會的資訊蒐集,每年進行檢討。考量轉型風險( 政策和法律/ 市場/ 科技/ 公司聲譽) 及實體風險( 慢性及急性),並對可能發生之事件,做出風險評估,包含財務衝擊程度、衝擊時間( 短、中、長)、價值鏈中受衝擊對象、風險可能性等風險評估。
擬定機會情境時,考量資源效率、能源來源、產品與服務、市場及適應力,並對可能發生之事件進行包含財務影響程度、影響時間( 短、中、長期)、價值鏈中受影響對象、機會可能性等機會評估。

風險與機會管理

  • 氣候風險情境分析

本公司依據 TCFD 建議準則,運用轉型、實體二種風險類型面臨的最嚴重情境 (The Worst-case Scenario),將分析結果納入策略韌性評估。
轉型風險參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以上相關情境導入後,分析未來本公司在市場、技術、聲譽、財務及營運等面向所受到之衝擊。
實體風險參考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 (Taiwan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 Information and Adaptation Knowledge Platform, TCCIP)、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針對RCP 8.5等情境,推估2021-2040年氣溫上升、單日降雨量超過200公厘的年總日數之平均改變率的情況。

*備註: RCPs 代表濃度途徑,在 IPCC 第五次評估報告中,是以「代表濃度途徑」( 途徑所指的是濃度的變化歷程) 來重新定義未來變遷的情境,並以輻射強迫力(radiative forcing) 在2100 年與1750 年之間的差異量當作指標性的數值來區分之。被命名為RCP2.6 的情境意味著每平方公尺的輻射強迫力在2100 年增加了2.6 瓦,而RCP4.5、RCP6.0 與RCP8.5 則代表每平方公尺的輻射強迫力分別增加了4.5、6.0 與8.5 瓦。

RCP 8.5情境評估因子 台北 新北 桃園
2021-2040年氣溫上升 1.7˚C 1.67˚C 1.63˚C
單日降雨量超過200公厘的年總日數之平均改變率 75% 75% 94%
  • 風險與機會評估

使用財務衝擊程度及風險與機會可能性來判定風險與機會影響程度,1分~5分為低風險/機會,6分~14分為中度風險/機會,15分~25分為高度風險/機會,評估結果如下所示:

風險與機會管理

序號 議題類別 潛在財務影響 現況之風險或機會分析

(可能對公司之影響)

因應策略 衝擊時間點 風險/機會
等級
1 轉型風險/政策與法律 增加營運成本 國家未來承諾朝向了目標,電力結構將增加低碳及再生能源佔比,依據台電估算,發電結構增加燃氣及再生能源佔比,工業用電未來可能面臨電價調漲。 氣候變遷將逐年增加環境管理成本占比,全科為善盡環境永續責任,透過營運支援部門推動能源管理與監控,有效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短期 低風險
2 實體風險/慢性 增加營運成本 氣候變遷將影響未來平均溫度升高,在熱負荷增加的情況下,導致冰水機, 空調機用電量增加。 全科透過營運支援部門推動能源管理與監控:
1.每年宣導辦公室溫度設定適溫之觀念。
2.每月稽查倉儲據點環境/溫濕度紀錄表及工業除濕機設備保養卡,確保溫濕度設備有效執行
中期 低風險
3 實體風險/急性 增加營運成本 由於全科代理之晶片零組件相關精密產品對於晶片的溫濕度控制有一定的需求。若是未來氣候變遷造成颱風、暴雨發生強度與頻率變高,貨物於運輸過程產生濕損或破損等異常狀況會增加。 針對高精密產品的運輸流程,全科要求物流業者若於氣候不佳或是多雨季節進行貨物包膜防潮處理,提升貨物運輸安全性,並持續定期追蹤與維護貨物安全運輸保險,強化氣候韌性。 短期 低風險
4 轉型風險/政策與法律 增加營運成本

 

因應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之 「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及「公開發行公司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公司須委託外部單位輔導盤查溫室氣體並請第三方機構進行查證。 配合主管機關需求,2026年完成所有辦公室及倉儲據點溫室氣體盤查,並預計透過外部課程資源及內部讀書會的建立,培育低碳科技轉型人才。 短期 中度風險
5 機會/產品與服務 增加產品營收 因應市場趨勢,開拓代理範圍,踏足綠色高效能半導體元件產品。如: 電動車、智慧型電子鎖、GPS追蹤器、LED照明、物聯網的無線感測網路…等,將創造營收、毛利成長,提升全年獲利表現。 低碳產品代理與銷售:
1.積極爭取綠色元件產線代理權,增加低碳產品組合。
2.充分利用供應商信譽和商標知名度,完善低碳產品系列,擴大與供應商合作規模。
3.持續關注市場需求與低碳議題,向客戶推廣綠色元件產品線,尋求客戶新產品開發案的機會。
長期 高度機會
6 機會/資源利用效率 降低營運成本 因應全球減碳趨勢,採用更有效率之配送流程與運輸模式,持續合併訂單出貨避免逐筆單次訂單出貨,減少碳排放量與降低營運成本。 使用倉儲管理系統(WMS),按照客戶與出貨地處理,精準控管合併訂單出貨,此外,全科也透過倉儲管理人員訓練,確保所有人員處理併單作業皆能配合倉儲管理系統(WMS)精準控管執行。 短期 高度機會
全科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與機會,透過人員訓練、培育、運輸管理及倉儲管理等方式因應,2023年預計支出的營運費用約佔全公司營業費用0.28%。
指標和目標

策略

未來目標

2023年執行績效

2024年工作目標

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 2026年完成台灣所有辦公室及倉儲據點的溫室氣體盤查作業。 2023年度已完成台灣所有辦公室及倉儲據點的溫室氣體自主盤查作業。 完成台灣所有辦公室及倉儲據點的年度溫室氣體自主盤查作業。
2028年完成台灣所有辦公室及倉儲據點的溫室氣體查證作業。 預計2025年12月底前完成查證規劃訂定。 關注最新法規動向,以評估完成查證規劃訂定之時程。
低碳產品代理與銷售 定期收集客戶綠色產品相關元件,爭取訂單。 業務主管每月一次偕同拜訪客戶端高階主管,了解跟案進度,並每季更新季報告。本年度爭取到儲能整合商、節電相關新產品開發案參與的機會。 無鹵或低鹵產品管制項目因應客戶的要求,提供產品導入符合無鹵或低鹵規範。並持續削減有害物質,減少或不使用對環境或人體有危害之物質。
定期評估適合之綠色元件產線代理權。 1.取得1家低碳元件品牌代理權。
2.與業務部門合作,持續推廣第三代半導體(SiC, GaN)在電動車充電樁與伺服器高功率高密度電源的導入。
深度經營現有眾多產品線,以擴大推廣各種應用可能,掌握終端綠色產品商機。
強化氣候韌性 定期監控多雨季節,並進行貨物包膜防潮處理。 配合的運輸業者如無專盤專櫃,為降低於運輸過程貨物濕損,出貨日降雨機率達50%即對無真空包的貨物進行包膜防潮措施。 1.降雨機率監控:持續觀察出貨地和目的地的降雨機率。若兩邊的降雨機率達到50%,立即對無真空包的貨物進行包膜防潮處理。
2.保險投保:確保貨物在涉及天災的情況有足夠的保險,使在發生損害時能夠得到合理的補償。
3.靈活運輸策略:考慮採取更加靈活的運輸策略,例如使用更短的運輸段(直飛航班)或多種交通工具來應對天氣變化,確保貨物的安全運輸。
4.合作夥伴選擇:選擇具有良好紀錄的運輸和物流合作夥伴,以降低極端天氣造成的運輸風險。
能源管理與監控 每年以公告方式宣導辦公室節電觀念。 於會議室空調開關旁貼上冷氣適溫提醒標示。 持續宣導辦公室節電觀念。
每月稽查倉儲據點環境/溫濕度紀錄表及工業除濕機設備保養卡。 每月進行倉庫溫濕度監控設備查核,確保倉儲環境相對溫度皆維持在20~26°C;相對溼度皆維持在45~65%間。 維持每月查核,確保倉儲環境溫濕度穩定性。
倉儲管理訓練 每年安排1場「進出貨流程」實習課程。 2023年度安排1場「進出貨流程」實習課程,以維持高效之配送流程與運輸模式。 安排相關實習課程至少1場。
培育低碳科技轉型人才 2028年前培育4位低碳科技轉型人才。 安排2名人員參加ISO 14064-1內部查證人員訓練課程,並取得外部訓練證書。 舉辦內部訓練課程,促使低碳知識得以累積、擴散與分享。